● 太阳的子孙:冥王星或许并不是边缘
太阳系究竟有多大?我们没有人知道。那传说中的几大行星其实并不是太阳系仅有的行星。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正式将冥王星逐出太阳系行星的队伍,于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递减为八颗。冥王星也沦为“矮行星”行列。但就我们目前所知,似乎以为冥王星所运行的轨迹之外就是传说中的“星际空间”,再走远就似乎到了别的星系,其实这并不是实情。按照现在的科学水平,其实在冥王星之外的空间还有数颗没有被科学家发现的矮行星甚至其它星球。太阳系的边缘究竟在哪里还一直是一个未知数。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冥王星、齐娜、谷神星、阋神星、妊神星和鸟神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带天体、柯伊伯带天体、彗星和星际尘埃)。
我们都知道太阳本身是一个炙热的星球,在天文学中它是一颗光谱分类为G2V的主序星,拥有太阳系内已知质量的99.86%,并以引力主宰着太阳系。木星和土星,是太阳系内最大的两颗行星,又占据了太阳系整体剩余质量的90%以上,而仍属于假说的奥尔特云,更不知不知道会占有多少百分比的质量。从太阳系的中心太阳开始,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依次渐远的八大行星我们似乎并不陌生,也似乎并没有了太多兴趣,仅仅是想象那些星球的表面究竟是何等壮观的场景,但是大多数的行星并没有登陆的条件,甚至靠近都是一种奢望。
从2006年冥王星被排除九大行星的行列以来,人们开始越来越好奇“外面的世界”究竟如何。那些环绕在冥王星之外的天体也逐渐在人类的世界揭开神秘的面纱。2015年“新地平线号”第一次带着人类的梦想飞越冥王星,它的真实面目似乎也不再那么模糊,可就在人类欣喜若狂的感叹冥王星的美丽时“新地平线号”并没有停止脚步,而向着更远的地方探索,他的下一站会在哪里?
离开冥王星的轨道,更多不计其数的小行星和天体充斥着这样的一个空间,科学家把这里称之为“柯伊伯带”,这是一个由岩石和冰组成的天体空间。人们对这一地带的认知是来源于50多年前,一位名叫吉纳德·柯伊伯的科学家首先提出在海王星轨道外存在一个小行星带,其中的星体被称为KBO(Kuiper Belt Objects)。直到1992年,科学家才发现第一个KBO;直到现在人类知道的KBO地带有大约10万颗直径超过100公里的星体。而这之后,天文学界就以纳德·柯伊伯名字命名此小行星带为“柯伊伯带”。
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海王星外的“柯伊伯带”世界的观测才刚刚起步,过去仅仅是通过光学仪器来观测。而真正的深入探索也在逐渐揭开这一神秘世界的面纱。就在此时此刻,数百亿公里外的太空,三颗深空探测器早已跨越冥王星轨道,飞向更远的深空,这其中包括1977年美国发射的“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器,以及在2006年发射并于去年刚刚划过冥王星附近的“新视野号探测器”。
茫茫宇宙,它们的终点究竟在何方?据天文学家们的计算,如果“旅行者2号”一直能顺利地飞行下去,从理论上讲,其将在公元8571年飞抵距离地球4光年的Barnard恒星附近,而到公元20319年,其将飞抵距离半人马座3.5光年的地方,而到296036年,将到达距离天狼星最近处,约4.3光年。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