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编辑
    人类灯塔 现代生活与材料科学那些事儿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作者:  |  责编:王征
    收藏文章 阅读全文 暂无评论

    ●太空竞赛 材料科学冲破天际

      1955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宣布,计划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作为对即将到来的国际地球物理年的一大贡献。好了,苏联着急了,随即宣布也将在不久之后发射人造卫星,并且在1957年率先发射升空;紧接着在1961年再次先于美国,将宇航员尤里.加加林送入近地轨道,这也是人类史上第一次的人肉太空探索。

    人类灯塔 现代生活与材料科学那些事儿
    苏联在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号 引发了美苏间真金白银的太空竞赛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节点,随后美国和苏联相继多次输送宇航员进入太空,以及后来美国成功登月的阿波罗计划。与发射无人飞船和卫星不同,载人航天需要考虑重要的返航问题,并不是发射上天就完事儿了,那么返航时飞行器撞击空气产生激波以及摩擦,产生热量造成几千上万摄氏度的高温,就需要一种材料来防护航天飞行器。


    人类灯塔 现代生活与材料科学那些事儿
    美国猎户座飞船返回进入大气下降过程的渲染图

      可返回的太空飞船,都使用烧蚀防护材料来解决从外太空返回大气层后的高温问题,这些烧蚀材料包括碳酚醛材料、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超轻烧蚀材料SLA-561V、美国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专利所有的酚醛浸染碳纤维PICA、SpaceX研发的改进版酚醛浸染碳纤维PICA-X、硅脂浸染复用陶瓷SIRCA、玻璃填充环氧酚醛材料AVCOAT等等。

    人类灯塔 现代生活与材料科学那些事儿
    阿波罗12号飞船返回舱着陆后经过烧蚀的防护层

    人类灯塔 现代生活与材料科学那些事儿
    经过烧蚀测试之后的洛马SLA-561V防护材料

    人类灯塔 现代生活与材料科学那些事儿
    在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 PICA-X材料正在进行高温烧蚀测试

      烧蚀材料的应用源于陨石的研究,尽管落到地面的陨石外表已经烧焦得面目全非,但是内部构造和成分却没有发生变化。它的具体原理我们不做过多阐述,有兴趣的读者搜索“烧蚀”“激波”可以了解基本的烧蚀防护原理。

    人类灯塔 现代生活与材料科学那些事儿
    在纳米比亚发现的已知最大陨石——霍巴陨石 穿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 重达60吨

      烧蚀阶段之后,在飞船返回过程中会出现烧蚀材料失效的情况,所有的烧蚀材料都有这个阶段,这时温度仍然很高,但是烧蚀材料已经不能防护而开始传导热量。这时就轮到LI-900上场——一种由纯石英玻璃纤维构成的、中间填充94%体积空气的防护瓦片。这种材料的隔热性能有多惊人呢?他可以加热到1024摄氏度,再立刻浸入冷水中而不出现任何破损;它在一侧700多摄氏度加热的情况下,另一侧保持仅仅人体触感的温热。

    人类灯塔 现代生活与材料科学那些事儿
    LI-900材料的小盒子 里面火焰燃烧的时候外面仍然可以手持


    人类灯塔 现代生活与材料科学那些事儿
    用在航天飞机上的黑色LI-900防护瓦片

      而在航天飞机的机头盖帽、机翼前缘上,更多地使用了强化碳碳复合材料RCC取代金属,以承受最高达到1510摄氏度的返回温度。并且,它有出色的抗疲劳载荷,适于航天飞机多次起飞和返回的设计场景。强化碳碳复合材料和金属相比耐热性和耐腐蚀性更好、质量更轻,和石墨相比强度和韧性更高,和陶瓷相比韧性更好并且容易加工。

    人类灯塔 现代生活与材料科学那些事儿
    航天飞机上面的热防护材料分布 RCC材料主要用在鼻帽和机翼前缘

      不过,强化碳碳材料的一大缺点就是抗冲击性差,在2003年举世震惊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空难就是因为机翼的RCC板在发射时被泡沫碎片击中,导致返回时局部失去隔热防护效果,从而引起机翼由于内部温度过高而失效,整机失控在空中解体。现在,比强化碳碳RCC性能更优异的材料已经在研发中。

    人类灯塔 现代生活与材料科学那些事儿 人类灯塔 现代生活与材料科学那些事儿
    左边是哥伦比亚号最后一次的飞行任务徽章和代号STS-107 右边是位于美国艾灵顿国家公墓的全体机组人员纪念碑 哥伦比亚号空难正是由于设计者对RCC材料的性能估计不足导致

      在稍微低一些的温度时,Nomex毛毡覆盖了机翼上表面、载重舱门、姿态控制系统和机身后部,来抵抗371摄氏度以下的返回温度。这种材料也是可以重复使用的。

    人类灯塔 现代生活与材料科学那些事儿
    NOMEX毯子形成航天飞机外层的热防护层

      美国在航天飞机上多次往返的设计,引发了大量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相比单次往返的飞行器,航天飞机首先不能用高温合金材料,尽管这种材料热辐射性能好但是密度太大;其次它也不适用烧蚀材料,因为这种材料同样密度很大,并且发射和返回过程中的烧蚀引起表面破损,影响飞机气动性能;航天飞机的表面积很大,需要更多可重复使用的隔热材料,材料的轻量化就变得非常关键。不过哥伦比亚号空难给航天飞机蒙上一层阴影,事实证明新材料仍然需要在飞机返航着陆后进行检查和修复,确保每一块防护面板的完整和安全,而并非像设计之初那样一劳永逸,这是后话。

    人类灯塔 现代生活与材料科学那些事儿
    亚特兰蒂斯号返回后 工作人员仔细检查底部的热防护瓦

      尽管冷战消耗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的两个国家、或者说联盟的大量经济和物力,我们还是不能否定双方的竞争留下了大量的科技遗产,太空竞赛对材料科学的推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页中呈现的隔热防护材料仅仅是航天器应用众多材料的冰山一角,包括金属与合金、有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推进剂、润滑剂、液压油等多种新材料得以验证在极端条件下应用的可能,这些材料的研究和测试给民用的探险、救援、加工、制造、赛车多个行业带来飞速的发展。

      既然提到了Nomex这种热防护材料,就不得不提到它的直系亲属凯夫拉(Kevlar),以及它们的诞生地——美国杜邦公司。

    oa.zol.com.cn true //oa.zol.com.cn/577/5778756.html report 4076 ●太空竞赛 材料科学冲破天际  1955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宣布,计划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作为对即将到来的国际地球物理年的一大贡献。好了,苏联着急了,随即宣布也将在不久之后发射人造卫星,并且在1957年率先发射升空;紧接着在1961年再次先于美国,将...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阅读全文
    本文导航
    不喜欢(0) 点个赞(0)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

    办公打印文章推荐